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思政网 >> 理论学习 >> 正文

“十二五”规划要给GDP“松绑”

时间:2011-03-07 来源:人民网 作者:sizheng 摄影: 编辑: 上传: 阅读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核心观点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将有利于减轻GDP不应承受的政治压力,更加扎实地推进节能减排”

  ●GDP作为预期性指标应真正起到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不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硬性的约束性指标

  ●原有分散的地区GDP核算工作模式需改变,由国家统一核算地区GDP,以下更大力气排除对基层基础数据的各种人为干扰,尽力解决国家GDP“水涨船高”的老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3月5日提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审查讨论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设置了24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构成了“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基本架构。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林贤郁这里,如何提高节能减排指标的科学性,扎实有效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减轻GDP不应承受的政治压力,规范国家GDP的统计方法,避免地方GDP崇拜,以让GDP作为预期性指标真正起到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是这位长期从事国家统计数据的研究和领导工作的专家最为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在林贤郁看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引人关注的变化有两点:一是将GDP年均增长速度调低为7%,并将其确定为预期性指标;二是在继续保留“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指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指标,并把这两个指标均确定为约束性指标。这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指标的科学性问题

  ——如何提高节能减排指标的科学性,以扎实有效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林贤郁表示,关键在于让GDP作为预期性指标真正起到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众所周知,多年来中央和国务院一再强调,政府制定的GDP增长目标是预期性、指导性的,是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适时调整的,并要求坚决克服以GDP论英雄,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GDP增长速度而忽视科学发展的错误倾向。“因此,《规划纲要(草案)》把GDP指标纳入预期性指标无疑是科学的、合理的”,林贤郁说。

  但是,林贤郁表示,需要指出的是,《规划纲要(草案)》又把GDP这一预期性指标设定为“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两个约束性指标的分母,使得这两个指标的分子与分母的属性处于逻辑上的矛盾状态,使其指标定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受到削弱。我们知道,这两个指标的分母都是GDP,而分子分别是“能源消耗总量” 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因此,当人们考量这两个约束性强度指标时,谁也不可能只关注其分子的变化而放任和忽视其分母状况。大家都很清楚,当一个分数的分子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分母变得越大,其分数值就会变得越小。也就是说,一个地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成效不够明显的情况下,只要相应增加其GDP总量,就有可能完成这一约束性指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面对事关领导干部问责的约束性指标,一些地区并没有从指导思想上主动去淡化GDP增长,而是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经济或行政手段增加GDP总量,以扩大约束性指标的分母。

  因此,林贤郁表示,从这种意义上说,GDP作为预期性指标并没有真正起到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了硬性的约束性指标。另一方面,约束性指标的层层考核,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本来就难以搞准的GDP数据有时被一些地方“加水”。

  减轻GDP不应承受的政治压力

  ——节能减排指标的科学性如何规范,以减轻GDP的政治压力?


  在林贤郁看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并未给GDP“松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并不是我国的创造。国际上也有一些国家把它们作为分析研究国家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状况的指标,或者作为国家中长期发展的一个预期指标。但把这两个指标作为对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行政考核指标来使用则是我国独有。

  “十一五”的情况预示我们,“十二五”期间由于这两个约束性指标都将与GDP紧紧挂钩,并在实际工作中还将继续通过评价考核和实施奖惩的行政手段来强力推行节能减排,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强化一些地方政府全力保持GDP快速增长的惯性思维。地方政府的这种政治压力将直接辐射到各级统计部门,必将形成对地方统计数据的各种新的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规划纲要(草案)》首次提出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目标,这将有利于推动各级政府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规划纲要(草案)》还首次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这将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更加理性地对待经济增长速度,减轻GDP不应承受的政治压力,更加扎实地推进节能减排”,林贤郁说。

  但是,林贤郁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上述两个新的目标均是预期性的,并没有被列为约束性指标。现实状况警示我们,当国家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和目标责任考核来强力推行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时,这些预期性目标的实施仍将受到各种折扣,在一些地方GDP增长速度仍将不得不服从于完成约束性指标的需要。

  GDP核算模式的统一性问题

  ——如何真正为GDP“松绑”,以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增长?


  在林贤郁看来,这涉及到GDP核算工作模式的统一性问题。他表示,为了尽快解决多年来屡受国内外舆论关注的国家和地区GDP数据差距问题,进一步提高国家和地区GDP数据的衔接程度,国家统计局正在研究探索改变原有分散的地区GDP核算工作模式,由国家统一核算地区GDP。

  为此,“国家统计局将需要下更大力气排除对基层基础数据的各种人为干扰,尽力解决国家GDP‘水涨船高’的老问题。“十二五”期间,随着与GDP直接挂钩的约束性指标的进一步增加,各级统计部门将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林贤郁呼吁。